close

設計小聚

下午,臉書(Facebook)短短的當機了約1個小時多,怎麼按都顯示錯誤,其實一開始是真的有些慌!有一半原因是剛完成的文章正要存檔,另一半則是有種莫名的害怕,套句同事的說法:「怎麼辦?我跟世界失去聯絡了!」還邊開玩笑的跟同事討論:「這下也無法上FB發牢騷說當機了!」著實讓我發覺,原來臉書已經影響自己這麼深,當下也想到,除了臉書,似乎還沒有其他社群平台可以與之抗敵,仔細思考,真是件令人覺得可怕的一件事。


FB  

 

也許有人會說:「還有G+、Instagram、LINE啊!」但反問自己打開這些網站或是APP,都是為了像和FB目的一樣,為了關心朋友近況的社交交流嘛?G+因為身旁會使用的朋友太少,連帶著互動少,幾乎沒在使用。而IG通常是為了看美照,才不定時上去瀏覽,至於LINE更不用說了,對我來說就是個很方便的通訊軟體,像FB那樣的近況留言互動更將近是零!這次停機,更凸顯了自己從FB獲取消息的依賴。社群媒體或許可彌補現實人際關係的不足,但一個獨大看似毫無取代性的社群網站,會不會有天也成為威脅呢?這是個還蠻有趣的議題,值得思考看看。  

 

前面屁了這麼多,回歸正題。今天參加了「Design設計小聚- 從經營品牌到經營社群」講座,演講者邀請了包括「粉樂町」總幹事、Fandora shop、賣點子創辦人、老查等來分享經營社群的感想,在演講過程中,發現雖然主講者所經營的領域不盡相同,不過對於「社群經營」的想法,不約而同提到幾個觀點,覺得很有趣,也特別紀錄下來分享。


01.分眾與大眾:

除了我們熟知網站多元化的討好滿足大眾口味,已不是決勝關鍵。取而代之的是針對不同族群,持續有效的深耕,小眾市場也會有無限發展的潛力。像今天Fandora shop和賣點子就是擁有分眾清楚的目標族群經營策略,不過老查也提到另一個例子,在專門主題或分眾上,也可以在繼續細分更小的分眾,去結合起來創造更大的力量,像是目前擁有70萬粉絲數的「閱讀」,他們透過更細分喜歡小說類的閱讀、喜歡奇幻文學的閱讀,皆成立不同的社團去培養,在一個主題下,持續培養並深度溝通,也是有機會將分眾經營成為主流市場,「與其100%的人喜歡10%,不如10%人100%的喜歡」。


02.學生重要嗎?

或許是因為這次分享的網站主講人,都是成立不久的新興網站,還沒擁有很多可運用的資金籌碼。所以都不約而同的提到在初期,都向學生族群靠攏。透過學生的散播及連結,可以運用少少的資源,創造最大的效果。像是 賣點子 透過幫忙宣傳學生畢展的方式,利用分享按讚數達一定數量,即可讓該校畢展海報獲得較好的曝光位置,及像是 粉樂町的學生種子同樂會、校園續展,通識教育的合作,都能讓目標族群年齡往下深耕,或許短時間無法看到立即成效,但對延續網站未來的影響力,卻蘊藏無限發展的影響。「社群就是種交情」,大型網站更容易透過自身已有的知名度及力量,號召並吸引學生族群目光,但在許多網站茁壯後,不可豁免的會往商業利益考量為優先,而逐漸忽視蘊藏無窮熱情及擁有超強散播力的學生族群需求及聲音,或許也是我們常會不定時忽略的社群寶藏。


03.實體活動或聚會:

從線上走到線下,不僅僅是許多大型網站開始注意的事,許多甫成立的新興網站也早已開始著手深耕。「見面三分情」,各種分眾的團聚,幾乎是新興網站熱烈經營的重點。不論是Fandora shop主題性的團體聚會、創作者專屬的私密社團或是結合時事話題的徵件(如:畫世足),都是為了讓該社群的關係能更加緊密(也能從中找出不同類型的核心領導人物)。或是像是 賣點子 在以學生為主的設計展中,發放藍色及紅色按「讚」貼紙,將虛擬線上方式化為實際行為拍照打卡上傳,也透過編輯的推薦(紅色貼紙),強化其網站專業度印象,並將線下行為回饋到粉絲團人數的增加,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賣點。除了創意實體活動執行及分眾族群聚會外,我覺得也可強化不同族群間跨界交流,像是喜歡韓綜的網友也會喜歡旅遊,愛畫插圖的人也可能是電影愛好者,分眾的界線可說是清楚,卻又處於模糊地帶,或許可以在共同主題下,結合多元創作位同種主題產生內容,激盪出更多不同的火花。


最後套句「粉樂町」在宣傳影片中,受訪里長所說的一句話:「如果好玩,那就對了!」在這個什麼奇蹟都有可能發生的網路世界裡,會讓人身陷其中並熱情頭投入,莫過於「Anything is possible」和「好玩」這兩個元素,特別因為「好玩」,所以才讓人能熱情不滅的投入其中,
也是網路產業令人深深著迷的地方,在這次講座後,整理獲得的以上三點心得,也期許日後自己在未來看這篇文章時,有更多的不同啟發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M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